产品中心
新闻资讯
- 武汉武新电气请求高压 SVG 动态补偿专利完成对输电线路的无功补偿
- mcv4疫苗一般几岁打mcv4疫苗国内哪里能够打
- 九二共识提出者:统一时刻慢慢的接近大陆两样武器让美国态度软化
- 公司资讯_央广网
- 豪放科技(002595SZ):估计公司2025年硫化机全体事务产量将出现倍增
联系我们
福建用户提问:5G牌照发放,产业加快布局,通信设施企业的投资机会在哪里?
四川用户提问:行业集中度逐步的提升,云计算企业如何准确把握行业投资机会?
河南用户提问:节能环保资金缺乏,企业承担接受的能力有限,电力企业如何突破瓶颈?
在双碳目标引领下,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,2023年产销量分别达958.7万辆和949.5万辆,占全球比重超60%。
“十五五”狂飙:中国汽车充电桩万亿赛道大揭秘——技术、市场与出海三重暴击下的战略突围!
在双碳目标引领下,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,2023年产销量分别达958.7万辆和949.5万辆,占全球比重超60%。充电桩作为支撑新能源汽车普及的最后一公里基础设施,正迎来战略机遇期。截至2024年底,我国充电设施总数达1281.8万台,同比增长49%,但公共车桩比仍高达9.13:1,供需矛盾突出。
十五五时期(2026 - 2030)是中国充电桩行业从规模扩张向高水平发展转型的关键阶段。一方面,新能源汽车渗透率预计2030年将达90%,充电需求将指数级增长;另一方面,高压快充技术突破、海外市场拓展及光储充一体化等新模式涌现,为行业带来新增长点。
中国充电桩行业进入快速地增长通道。根据中研普华研究院《中国汽车充电桩行业“十五五”深度研究咨询预测报告》显示:2023年行业市场规模达431亿元,预计2024年增至517亿元,2025年达595亿元。长远来看,2024 - 2028年行业年复合增长率预计达42.76%,2028年市场规模有望突破1878亿元。这主要得益于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快速提升,截至2024年底,我们国家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2041万辆,占汽车总量6.07%。
当前充电基础设施呈现总量不足、结构失衡特征。从总量看,截至2024年11月,我国公共充电桩346万台,随车配建私人充电桩889.2万台,公共车桩比达9.13:1,未达政策目标。从技术结构看,公共充电桩中交流慢充占主导(58%),直流快充占比仅42%,难以满足快充需求。
区域分布不均衡问题突出。广东、浙江、江苏、上海等TOP10地区集中了全国67.9%的公共充电桩资源,农村地区覆盖率不足5%。这导致僵尸桩与充电难并存:城市中心区充电桩利用率低至3% - 5%,高速公路服务区常出现排队充电情况。
充电桩行业形成清晰产业链分工与竞争格局。上游设备制造领域参与者超300家,市场高度分散,企业毛利率普遍较低;中游运营端呈现马太效应,特来电、星星充电、云快充等头部企业占据公共充电桩市场69.04%的份额。
盈利模式方面,运营商主要是依靠电费+服务费分成,但普遍面临盈利困境。以特来电为例,2019 - 2023年连续五年亏损,2023年才扭亏为盈。原因是充电桩平均利用率仅11.3%,远低于20%的盈亏平衡点。不过,随着服务费上涨(部分城市涨幅达50%)和高压快充普及,行业盈利状况正在改善。
政策始终是充电桩行业发展的重要推手。十四五期间,充电桩被纳入新基建七大领域,国家发改委提出到十四五末满足超2000万辆电动汽车充电需求的目标。2024年4月,财政部等三部门发布通知,推动充换电设施乡乡全覆盖。
政策导向正从追求数量增长转向注重质量提升。2023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指导意见明确,到2030年要建成覆盖广泛、规模适度、结构符合常理、功能完善的充电网络体系。这将促使行业从粗放式扩张向精细化运营转型。
高压快充技术是解决续航焦虑的关键突破点。相比传统400V平台,800V高压快充可将充电时间缩短至5 - 10分钟。2023年以来,小鹏G6、极氪CS1E等20万元级800V车型陆续上市,带动快充需求激增。华为推出的全液冷超充方案功率达600kW,可实现充电5分钟,续航200公里,提升单桩利用率。
智能微电网与虚拟电厂是另一重要技术方向。特来电已建成300多座光储充放检一体化智能微电网系统,构建了可调度容量超300万kW的虚拟电厂。这种模式提高了新能源消纳比例,还通过参与电力市场辅助服务创造额外收益。
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持续攀升为充电桩行业提供根本性支撑。据预测,到2030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有望达4500万辆,保有量将突破1.25亿辆。按车桩比1:1目标,到2030年需建设充电桩约1.25亿台,年均新增约1663万台,市场空间巨大。
海外市场正成为新的增长极。欧美充电基础设施严重不足,欧盟计划到2030年建设550万个公共快充桩,美国公用充电桩中DC快充占比仅19%。中国充电桩企业凭借性价比优势加速出海,预计2026年美国充电桩市场规模将超300亿元,欧洲超280亿元。拓邦股份等企业已通过国际化布局抢占海外市场。
基于新能源汽车发展轨迹与政策目标,十五五期间中国充电桩行业将呈现以下趋势:
总量增长:到2030年,充电桩保有量将达1.25亿台,市场规模有望突破3000亿元。其中2026 - 2030年新增充电桩约8000万台,年均增速超30%。
结构优化:直流快充占比将从当前的42%提升至60%以上,800V高压超充桩将成为主流;私人充电桩共享模式将盘活存量资源,预计共享私桩数量将突破100万台。
区域平衡:随着县县通政策推进,农村充电设施覆盖率将从不足5%提升至50%以上,形成城市5分钟、城乡半小时充电圈。
在高压快充领域,随技术的持续演进,从800V平台到1000V平台的跨越,将极大提升充电效率,缩短充电时间,为新能源汽车用户所带来更便捷的充电体验。液冷技术从试点走向标配,不仅将提高超充桩的性能,还能大大降低成本,推动快充技术的普及。智能调度从单桩独立运营向区域能源互联网转变,V2G(车辆到电网)技术的广泛应用,将使电动汽车成为电网的灵活储能单元,提高能源利用效率。光储充一体化从示范项目迈向工商储一体机规模化应用,将进一步促进新能源的消纳,实现能源的高效利用。
充电+储能:利用电动汽车电池参与电网调峰,预计到2030年可调度资源容量将超1000万kW,这不仅有助于电网的稳定运行,还能为充电桩运营商带来新的盈利增长点。
充电+零售:充电站与便利店、餐饮等业态融合,提高单站盈利能力,打造一站式服务场景,使用户得到满足在充电过程中的多样化需求。
充电+数据服务:通过充电行为数据分析,为保险、二手车等衍生业务提供支持,深度挖掘用户价值,拓展业务边界。
设备制造端:具备核心模块(如充电机、控制器)自研能力的企业(如拓邦股份)将占据优势,市场CR5有望从80%提升至90%,企业通过技术创新和成本控制,在激烈的市场之间的竞争中脱颖而出。
运营端:特来电、星星充电等头部企业市场占有率将超80%,中小运营商或被收购或转型为本地化服务商,行业头部效应将更加明显。
产业链纵向整合加速:车企(如蔚来、极氪)与能源企业(如国家电网)将加大充电网络布局,形成车-桩-电一体化生态,实现资源共享、优势互补,提升产业整体竞争力。
重点突破高压快充核心部件(如液冷充电枪、SiC功率模块),降低生产所带来的成本(目标到2028年下降30%),提升产品竞争力。
拓展海外认证(如欧标CCS2、美标SAE),抢占欧美市场红利,预计2026年欧美市场规模将达580亿元,开拓新的市场空间。
与整车厂深度合作,开发车桩协同技术(如预约充电、智能负荷分配),实现车与桩的互联互通,提升用户体验。
优化网络布局,通过AI算法提升桩群利用率(目标达15%以上),提高运营效率,增加收入。
探索私桩共享模式(如星星充电人人电站),盘活存量资源,提高充电桩的使用效率。
布局县域市场,争取政策补贴(如财政部县域充换电设施补短板试点资金),挖掘农村市场潜力。
高压快充产业链:着重关注液冷超充设备、大功率充电模块等细致划分领域,预计2025 - 2030年复合增长率超50%,分享行业快速地增长的红利。
海外市场服务商:提供认证、安装、运维等一站式出海服务的企业将受益,随着中国充电桩企业加速出海,相关服务需求将大幅增加。
虚拟电厂运营商:参与电力市场交易的充电网络价值被低估,预计2030年可调度容量市场价值超百亿,具有较大的投资潜力。
十五五将是中国充电桩行业从有没有向好不好转型的关键期。随着高压快充技术普及、商业模式创新和海外市场拓展,行业有望摆脱长期亏损困境,进入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新阶段。对企业而言,抢占技术创新与生态构建先机者,将在未来千亿市场中占据主导。对投入资产的人来说,需重点关注技术领先、运营高效且具备出海能力的企业,分享行业成长红利。
如需知道更多汽车充电桩行业报告的详细情况分析,点击查看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的《中国汽车充电桩行业“十五五”深度研究咨询预测报告》。
3000+细分行业研究报告500+专家研究员决策智囊库1000000+行业数据洞察市场365+全球热点每日决策内参
- 上一篇: 姑苏三岛齿科诊所
- 下一篇: 拓邦股份VS瑞德智能:两家优秀智能控制器公司发展之比较